铣削方式通常可分为圆周铣方式和端面铣方式。 1)圆周铣方式中的顺铣和逆铣 铣刀的旋转方法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反时称为逆铣,如图6.3(a)所示;相同时称为顺铣,如图6.3(b)所示。 [size=0.8em]图6.3 顺铣和逆铣 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逐渐增大。铣刀刃口有一钝圆半径rn,造成开始切削时的前角为负值,刀齿在过渡表面上挤压、滑行,使工件表面产生严重冷硬层,并加剧了刀齿磨损。此外,当瞬时接触角大于一定数值后,Ffn向上,有抬起工件的趋势,不利于薄壁和刚性差的工件。顺铣时,刀齿的切削厚度从最大开始,避免了挤压、滑行现象;并且Ffn始终压向工作台,有利于工件夹紧,可提高铣刀寿命和加工表面质量。但当工件表面有硬皮层时,若采用顺铣,刀齿首先切入表面硬皮层,加快刀齿磨损,故不宜采用顺铣。 普通铣床由于进给运动丝杆副的间隙问题,为了铣削平稳,避免工作台窜动,通常采用逆铣。而数控机床进给运动采用滚珠丝杠副传动,滚珠丝杠副可以彻底消除间隙,甚至进行预紧,因而不存在间隙引起工作台窜动的问题。针对顺铣的种种优点,数控铣削加工应尽可能采用顺铣。以便提高铣刀寿命和加工表面的质量。 2)顺铣和逆铣的选择技巧 当工件表面无硬皮,机床进给机构无间隙时,应选用顺铣方式安排进给路线。因为采用顺铣加工后,零件已加工表面质量好,刀齿磨损小。精铣时,尤其是零件材料为铝镁合金、钛合金或耐热合金时,应尽量采用顺铣。 当工件表面有硬皮,机床的进给机构有较大间隙时,应选用逆铣,按照逆铣安排进给路线。因为逆铣时,刀齿是从已加工表面切入,不会崩刃;机床进给机构的间隙不会引起振动和爬行。 在立式加工中心上采用立铣刀加工,由于受机床结构的影响,在切削加工时刀具会产生弹性弯曲变形。当用立铣刀顺铣时,刀具在切削时会产生“让刀”现象,即“欠切”;当用立铣刀逆铣时,刀具在切削时会产生“啃刀”现象,即“过切”。这种现象在刀具直径越小、刀杆伸出越长时越明显。因此在选择刀具时应尽量选较大直径。针对这种情况,编程时,如果粗加工采用顺铣,则可以不留精加工余量;而粗加工采用逆铣,则必须留精加工余量,以防止“过切”引起的工件报废。 3)使用立铣刀时,顺铣与逆铣的判断方法与技巧 在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上时,根据国际标准,都是按照刀具相对于静止的工件做运动的原则来编写加工程序。而实际加工时,是刀具在旋转,装夹在工作台上的工件进给。容易使人混淆不清。为了方便记忆,顺铣和逆铣可以归纳为:当铣削工件外轮廓时,沿工件外轮廓顺时针方向进给、编程即为顺铣,沿工件外轮廓逆时针方向编程、进给即为逆铣,如图6.4所示;当铣削工件内轮廓时,沿工件内轮廓逆时针方向进给、编程即为顺铣,沿工件内轮廓顺时针方向编程、进给即为逆铣,如图6.5所示。 [size=0.8em]图6.4 铣削工件外轮廓示意图 [size=0.8em]图6.5 铣削工件内轮廓示意图 4)使用端面铣刀时,顺铣与逆铣的选择技巧 端面铣时,根据面铣刀相对于工件安装位置的不同,也可分为逆铣和顺铣。 (1)端面对称铣削 如图6.6(a)所示,面铣刀轴线位于铣削弧长的中心位置,上面的顺铣部分等于下面的逆铣部分,称为对称端面铣削。适用于加工短宽或较厚的工件,不宜加工狭长或较薄的工件。 (2)端面不对称铣削 如图6.6(b)所示,当逆铣部分大于顺铣部分,称为不对称逆铣。图6.6(c)中的顺铣部分大于逆铣部分,则称为不对称顺铣。图中切入角δ与切离角δ1,凡位于逆铣一侧为正值,而位于顺铣一侧为负值。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图6.6中所示端面铣刀的三种切削情况中,对刀具破损的影响是图6.6(b)影响最大,图6.6(c)影响最小。 [size=0.8em]图6.6 端铣时的顺铣和逆铣 5)不同走刀路径切削情况分析 该走刀方式在拐角处切削力和切削方向急剧改变,产生过切;在高速铣中特别不合适,如图6.7所示。 [size=0.8em]图6.7 有Z向负向走刀路径的切削方式 而采用在XY平面中走刀,切削力变化很小,不产生过切现象,如图6.8所示。 [size=0.8em]图6.8 在XY平面中走刀 (1)不同类型的铣刀对腔体内壁加工残余量的影响不同,圆角铣刀好于普通尖角铣刀,如图6.9所示。 [size=0.8em]图6.9 不同类型的铣刀对腔体内壁加工残余量的影响 (2)由于Z向下刀刀具中心切削速度为零,对刀具有损伤,为了改善Z向进刀的切削性能,应采用坡度下刀和螺旋下刀的进刀方式,如图6.10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