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榫刀组件、手动加工装置及组装板机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体组装技术领域,公开了榫刀组件、手动加工装置及组装板机构。榫刀组件包括:第一榫刀,所述第一榫刀用于在第一板体上开置呈90°的直角凹槽,所述直角凹槽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榫刀,所述第二榫刀与所述第一榫刀相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榫刀用于在第二板体上开置直角卡凸,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直角卡凸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所述直角凹槽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直角卡凸能够卡接至所述直角凹槽内。榫刀组件能够在第一板体上加工直角凹槽的同时在第二板体上加工直角卡凸,以减少直角卡凸加工的等待时间,使加工速率较快。
应用领域分类
制作榫舌或榫槽手动木工工具制榫装置 分类交叉搜索
技术主题分类
结构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学 分类交叉搜索
专利时间轴
2022-12-01
申请日
CN202223222236.9
当前专利
申请号
2023-04-25
公开(公告)日,授权日
CN218905695U
当前专利
公开(公告)号
2032-12-01
预估到期日
专利类型/受理局实用新型 (中国)
技术问题
[0003]然而,由于上述过程需要先使用榫刀在第一木板1'上加工出卡接凹槽之后,才能够再使用该榫刀在第二木板2'上加工出卡凸,增加了卡凸加工的等待时间,导致对第二木板2'的加工速率较慢,进而使两个木板之间的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功效
实现组装的目的提高加工速率高组装效率消除等待时间
[0026]通过使榫刀组件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榫刀和第二榫刀,并使第一榫刀能够在第一板体上开置出呈90°的直角凹槽,使第二榫刀能够在第二板体上开置出直角卡凸,且直角卡凸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直角凹槽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以使直角卡凸能够卡接至直角凹槽内,从而实现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进行组装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榫刀和第二榫刀分别并同时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进行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消除了对直角卡凸加工的等待时间,以提高了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整体加工速率,从而能够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组装效率较高。
[标]当前申请(专利权)人
昆山高伟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当前申请(专利权)人
昆山高伟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215399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鹿城路438号(江苏, 苏州, 昆山市)
1.榫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榫刀(11),所述第一榫刀(11)用于在第一板体(2)上开置呈90°的直角凹槽(21),所述直角凹槽(21)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板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榫刀(12),所述第二榫刀(12)与所述第一榫刀(11)相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榫刀(12)用于在第二板体(3)上开置直角卡凸(31),所述第二板体(3)与所述第一板体(2)相对设置,且所述直角卡凸(31)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所述直角凹槽(21)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直角卡凸(31)能够卡接至所述直角凹槽(2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榫刀(11)包括:
第一刀柄(111)、第一刀颈(112)、第一刀体(113)及第一刀片(114),所述第一刀颈(112)连接于所述第一刀柄(111)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刀体(113)环设在所述第一刀颈(112)上,所述第一刀片(114)设置于所述第一刀体(113)和所述第一刀颈(112)上,所述第一刀片(114)用于在所述第一板体(2)上开置所述直角凹槽(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榫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刀片(114)上,位于所述第一刀体(113)外周面的第一刀刃至位于所述第一刀颈(112)外周面的刀体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直角凹槽(21)的槽深。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榫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刀片(114)上位于所述第一刀体(113)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面的两个第二刀刃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直角凹槽(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板体(2)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榫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榫刀(12)包括:
第二刀柄(121)、第二刀颈(122)、第二刀体(123)、第三刀体(124)及第二刀片(125),所述第二刀颈(122)连接于所述第二刀柄(121)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刀体(123)和所述第三刀体(124)间隔且环设在所述第二刀颈(122)上,所述第二刀体(123)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三刀体(124)的外周面齐平,所述第二刀体(123)和所述第三刀体(124)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刀片(125),所述第二刀片(125)用于在所述第二板体(3)上开置所述直角卡凸(3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榫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刀颈(122)的外周面至所述第二刀片(125)上位于所述第二刀体(123)外周面的第三刀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直角卡凸(31)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板体(3)的厚度方向相平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榫刀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刀体(123)和所述第三刀体(124)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直角卡凸(3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8.手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榫刀组件。
9.组装板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动加工装置、所述第一板体(2)和所述第二板体(3),所述手动加工装置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板体(2)上开置所述直角凹槽(21)、在所述第二板体(3)上开置所述直角卡凸(3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板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体(2)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直角卡凸(31)的尺寸大于所述直角凹槽(21)的尺寸1mm-2mm。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板体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榫刀组件、手动加工装置及组装板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木板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满足各种实际使用需求,需要将第一木板1'和第二木板2'两个木板进行榫卯组装。目前,如图1-图3所示,在两个木板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先通过榫刀在第一木板1'上加工出卡接凹槽,然后再通过该榫刀在第二木板2'上加工出卡凸,最后再将卡凸卡接至卡接凹槽内,从而实现两个木板的榫卯组装。其中,如图1所示,卡接凹槽具体为三角凹槽4',卡凸为三角卡凸5',从而可以实现两个木板之间的90°卡接组装;也可以如图2和图3所示,榫刀具体为45°榫刀3',卡接凹槽具体为45°凹槽6',卡凸为45°卡凸7',从而可以实现两个木板之间的45°卡接组装。
[0003]然而,由于上述过程需要先使用榫刀在第一木板1'上加工出卡接凹槽之后,才能够再使用该榫刀在第二木板2'上加工出卡凸,增加了卡凸加工的等待时间,导致对第二木板2'的加工速率较慢,进而使两个木板之间的组装效率较低。
[0004]因此,亟需榫刀组件、手动加工装置及组装板机构,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榫刀组件,能够在第一板体上加工直角凹槽的同时在第二板体上加工直角卡凸,以减少直角卡凸加工的等待时间,使加工速率较快。
[000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榫刀组件,包括:
[0008]第一榫刀,所述第一榫刀用于在第一板体上开置呈90°的直角凹槽,所述直角凹槽的长度沿所述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0009]第二榫刀,所述第二榫刀与所述第一榫刀相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榫刀用于在第二板体上开置直角卡凸,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直角卡凸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所述直角凹槽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直角卡凸能够卡接至所述直角凹槽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榫刀包括:
[0011]第一刀柄、第一刀颈、第一刀体及第一刀片,所述第一刀颈连接于所述第一刀柄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刀体环设在所述第一刀颈上,所述第一刀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刀体和所述第一刀颈上,所述第一刀片用于在所述第一板体上开置所述直角凹槽。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刀片上,位于所述第一刀体外周面的第一刀刃至位于所述第一刀颈外周面的刀体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直角凹槽的槽深。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片上位于所述第一刀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面的两个第二刀刃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直角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榫刀包括:
[0015]第二刀柄、第二刀颈、第二刀体、第三刀体及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颈连接于所述第二刀柄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刀体和所述第三刀体间隔且环设在所述第二刀颈上,所述第二刀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三刀体的外周面齐平,所述第二刀体和所述第三刀体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片用于在所述第二板体上开置所述直角卡凸。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刀颈的外周面至所述第二刀片上位于所述第二刀体外周面的第三刀刃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直角卡凸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方向相平行。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刀体和所述第三刀体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直角卡凸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001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手动加工装置,能够同时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进行加工,且便于携带。
[0019]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0]手动加工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榫刀组件。
[0021]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装板机构,能够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进行组装,且组装效率较高。
[002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3]组装板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手动加工装置、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所述手动加工装置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板体上开置所述直角凹槽、在所述第二板体上开置所述直角卡凸。
[0024]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直角卡凸的尺寸大于所述直角凹槽的尺寸1mm-2mm。
[00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6]通过使榫刀组件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榫刀和第二榫刀,并使第一榫刀能够在第一板体上开置出呈90°的直角凹槽,使第二榫刀能够在第二板体上开置出直角卡凸,且直角卡凸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直角凹槽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以使直角卡凸能够卡接至直角凹槽内,从而实现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进行组装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榫刀和第二榫刀分别并同时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进行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消除了对直角卡凸加工的等待时间,以提高了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整体加工速率,从而能够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组装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两个木板之间呈90°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0028]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45°榫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由图2中的45°榫刀加工后的第一木板和第二木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榫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由榫刀组件加工后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第一木板;2'-第二木板;3'-45°榫刀;4'-三角凹槽;5'-三角卡凸;6'-45°凹槽;7'-45°卡凸;
[0034]1-榫刀组件;11-第一榫刀;111-第一刀柄;112-第一刀颈;113-第一刀体;114-第一刀片;12-第二榫刀;121-第二刀柄;122-第二刀颈;123-第二刀体;124-第三刀体;125-第二刀片;
[0035]2-第一板体;21-直角凹槽;3-第二板体;31-直角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0]实施例一
[0041]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榫刀组件,如图4和图5所示,该榫刀组件1包括第一榫刀11及第二榫刀12;其中,第一榫刀11用于在第一板体2上开置呈90°的直角凹槽21,直角凹槽21的长度沿第一板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榫刀12与第一榫刀11相互配合设置,第二榫刀12用于在第二板体3上开置直角卡凸31,第二板体3与第一板体2相对设置,且直角卡凸31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直角凹槽21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以使直角卡凸31能够卡接至直角凹槽21内,从而实现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之间的90°组装。其中,第一板体2的长度方向具体如图5中的箭头A所示,且第一板体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板体3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0042]值得说明的是,第二榫刀12与第一榫刀11相互配合设置,具体指的是第二榫刀12与第一榫刀11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使用组合体,需要相互配合进行使用,不可单独使用,从而才能够保证同时加工出的直角卡凸31能直接卡接在直角凹槽21内。
[0043]通过使榫刀组件1包括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榫刀11和第二榫刀12,并使第一榫刀11能够在第一板体2上开置出呈90°的直角凹槽21,使第二榫刀12能够在第二板体3上开置出直角卡凸31,且直角卡凸31的大小和形状分别与直角凹槽21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以使直角卡凸31能够卡接至直角凹槽21内,从而实现将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进行组装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榫刀11和第二榫刀12分别并同时对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进行加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消除了对直角卡凸31加工的等待时间,不需要再等对第一板体2加工完之后再对第二板体3进行加工,以提高了对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的整体加工速率,从而能够使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之间的组装效率较高。
[0044]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榫刀11包括第一刀柄111、第一刀颈112、第一刀体113以及第一刀片114;其中,第一刀颈112连接在第一刀柄111的一端,且第一刀体113环设在第一刀颈112上,第一刀片114设置在第一刀体113和第一刀颈112上,第一刀片114用于在第一板体2上开置直角凹槽21。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刀片114在第一板体2上加工出呈90°的直角凹槽2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开槽加工手段,此处,不再对第一刀片114的具体加工过程进行详细赘述。
[0045]具体地,第一刀柄111、第一刀颈112及第一刀体113为一体成型结构,以能够避免第一刀柄111、第一刀颈112与第一刀体113相互之间需要进行装配的问题,且能够使第一刀柄111、第一刀颈112及第一刀体113相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好。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一刀柄111、第一刀颈112及第一刀体113为分体式结构。
[0046]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刀片114上,位于第一刀体113外周面的第一刀刃至位于第一刀颈112外周面的刀体之间的距离等于直角凹槽21的槽深;并且第一刀片114上位于第一刀体113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面的两个第二刀刃之间的间距等于直角凹槽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榫刀11在第一板体2上加工出与第一榫刀11相匹配的直角凹槽21。其中,第一刀片114的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用于对第一板体2进行切削,从而能够在第一板体2上加工出直角凹槽21;且第一方向与第一板体2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具体如图5中的箭头B所示,且第一板体2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板体3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0047]如图4所示,第二榫刀12包括第二刀柄121、第二刀颈122、第二刀体123、第三刀体124以及第二刀片125;其中,第二刀颈122连接在第二刀柄121的一端,且第二刀体123和第三刀体124间隔且环设在第二刀颈122上,第二刀体123的外周面与第三刀体124的外周面相齐平,在第二刀体123和第三刀体124上均设置有第二刀片125,第二刀片125用于在第二板体3上开置直角卡凸31;也即是说,使第二刀体123上的第二刀片125对第二板体3的上半部分进行切削,同时使第三刀体124上的第二刀片125对第二板体3的下半部分进行切削,从而能够使第二板体3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形成直角卡凸31。
[0048]具体地,第二刀柄121、第二刀颈122、第二刀体123以及第三刀体124为一体成型结构,以能够避免第二刀柄121、第二刀颈122、第二刀体123以及第三刀体124相互之间需要进行装配的问题,且能够使第二刀柄121、第二刀颈122、第二刀体123以及第三刀体124相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好。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第二刀柄121、第二刀颈122、第二刀体123以及第三刀体124为分体式结构。
[0049]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刀颈122的外周面至第二刀片125上位于第二刀体123外周面的第三刀刃之间的距离等于直角卡凸31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第二刀体123和第三刀体124之间的间距等于直角卡凸3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能够通过第二榫刀12在第二板体3上加工出与第二榫刀12相匹配的直角卡凸31。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二板体3的厚度方向相平行,第二方向具体如图5中的箭头C所示,且第二板体3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板体2的厚度方向相平行。
[0050]实施例二
[0051]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手动加工装置,该手动加工装置包括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榫刀组件1以及两个独立设置的加工本体,一个加工本体上连接第一榫刀11,另一个加工本体上连接第二榫刀12,从而能够使两个加工本体能够分别通过第一榫刀11和第二榫刀12对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进行加工。
[0052]本实施例中的手动加工装置由于重量较轻,以能够便于携带移动,从而能够便于更加灵活地移动至处于各种位置的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以进行加工,进而增大了榫刀组件1的使用灵活性。本实施例中的手动加工装置具体可以为手动加工刨花机。
[0053]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包括的榫刀组件1的重量较轻,因此,该榫刀组件1既可以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便于携带的轻型手动加工装置中,还可以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在重量较重的重型固定加工装置中,例如数控雕刻机。
[0054]实施例三
[0055]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组装板机构,该组装板机构包括如实施例二中的手动加工装置、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手动加工装置能够分别且同时在第一板体2上开置直角凹槽21、在第二板体3上开置直角卡凸31,以使直角卡凸31能够卡接在直角凹槽21内,从而能够将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呈90°进行组装。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均为木板。
[0056]本实施例中的组装板机构由于采用实施例二中的手动加工装置同时对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进行加工,能够提高对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的整体加工效率,从而能够使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之间的组装效率较高。
[0057]具体地,第二刀体123与第三刀体12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刀片114上位于第一刀体113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面的两个第二刀刃之间的间距1mm-2mm,也即是说,在第一方向上,加工形成的直角卡凸31的尺寸大于加工形成的直角凹槽21的尺寸1mm-2mm,以使直角卡凸31能够过盈卡接至直角凹槽21内,从而能够保证直角卡凸31在直角凹槽21内的卡接稳定性,以使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能够卡紧,进而能够使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3之间的组装稳定性较好。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加工形成的直角卡凸31的尺寸大于加工形成的直角凹槽21的尺寸1mm。
[0058]进一步地,可以在直角凹槽21的内壁和/或直角卡凸31的外壁选择性地涂覆有粘结胶之后,再将直角卡凸31卡接至直角凹槽21内,从而能够使得直角卡凸31更为稳定地卡接在直角凹槽21内,进而使得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加稳定。其中,粘结胶具体为专门用于粘接板体的胶水。
[0059]本实施例中的组装板机构的具体组装过程如下:
[0060]首先,使用第一榫刀11在第一板体2上沿第一板体2的长度方向开置直角凹槽21;同时使用第二榫刀12在第二板体3上开置与直角凹槽21相匹配的直角卡凸31;然后,将直角卡凸31从第一板体2的一端插置直角凹槽21内,直至将整个直角卡凸31卡接在直角凹槽21内,从而完成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之间呈90°的组装连接。
[0061]其中,可以根据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之间的固定需求,在将直角卡凸31插至直角凹槽21内之前,在直角凹槽21的内壁和/或直角卡凸31的外壁选择性地涂覆有粘结胶。
[0062]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