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用量的选择 1.切削速度 模具钢在未淬火前的硬度和强度都不高,如Cr12MoV正火后硬度为250HB,抗拉强度为750MPa,淬火回火后的硬度可达到60HRC,抗拉强度达到1800MPa,强度提高了一倍多。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越高,刀具与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和切削力也越大。因此铣削淬硬钢的切削速度,随着材料的硬度增高而降低(表2-4)。一般情况下,精铣比粗铣切削速度可以提高20%~25%。采用涂层、陶瓷或立方氮化硼刀具,比YT类硬质合金刀具切削速度可以提高2~5倍,切削速度高,切削温度高,在1000℃时切削硬度大幅下降下,此温度状态下的刀具材料硬度有小幅下降,但韧性增加了,提高了刀具的抗冲击性能,刀具寿命得到提高,因此铣削淬硬钢时适当的提高切削速度,可以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size=0.85em]表2-4 面铣刀铣削合金结构钢的切削速度 2.每齿进给量 淬硬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越高,切削时作用在切削刃上的力就越大,为了保证切削刃不产生崩裂破坏,必须采用较小的每齿进给量,以便得到较小的吃刀量,减小切削力。高速铣削淬硬钢,常常因为吃刀量过大,使刀具产生崩刃破损,但吃刀量不能太小,如果吃刀量小于切削刃刃口钝圆半径,切削时切削刃会“打滑”,刀具后面与材料之间产生强烈的摩擦,刀具寿命明显下降,同时进给量过小,影响加工效率。为了保证刀具正常切削,铣削淬硬钢的最小吃刀量amin≥0.03~0.035mm,为了保证切削刃强度,不产生崩刃,最大吃刀量应控制在amax≤0.1mm。材料硬度低的采用较大吃刀量,反之采用较小的吃刀量。合理的进给量应控制在fz=0.05~0.1mm/z。 3.背吃刀量和侧吃刀量 1)淬硬钢强度高,铣削时消耗的功率较大,面铣时采用较小的侧吃刀量,侧吃刀量ae=0.6DC(DC为铣刀直径),背吃刀量ap=0.2~1.0mm,材料硬度高,背吃刀量要小;硬度低的可取大值。如果加工模具材料为调质料,硬度在38HRC以下时,背吃刀量可以达到ap=1.5~2.5mm。 2)立铣刀侧吃刀量ae=(0.1~0.3)Dcmm。侧吃刀量与每齿进给量fz有关,每齿进给量大,则选择较小的侧吃刀量ae,这样减小总切削力,减小刀具的变形量,可提高垂直面的加工精度。立铣刀的背吃刀量ap的选择要考虑使用的刀具直径、刀具伸出量长度和加工材料的硬度等因素。对于硬度大于45HRC的材料,粗铣时背吃刀量小于或等于铣刀直径,ap≤d0。精铣时,侧吃刀量很小时,如果ae≤0.03mm,背吃刀量可以取较大值,ap=(1.5~2.0Dc),若使用的ϕ6mm立铣刀,精铣时最大背吃刀量为12mm。铣刀伸出量L0要尽量短,提高刀具的刚性,减少刀具轴线的变形量,减小切削时产生的振动,提高铣削表面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对于立铣刀,如果背吃刀量过小,只在刀尖附近切削,切削力集中在刀尖,使刀具会很快磨钝。应当采取分散切削力的方法,尽量采用大的背吃刀量,使切削力分散,减小切削刃单位长度上的切削力,减轻工件材料对切削刃的磨损,使刀具的有效切削刃磨损均衡,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因此通常采用小的侧吃刀量和大的背吃刀量相组合,可以有效提高刀具的寿命。
|